貿易壁壘擋不了中國汽車 站全球生產39%成領導者
出版日期: Thursday, December 19, 2024
文本大小: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在短短二十年間從汽車產業的次要角色崛起為全球汽車生產和出口的領導者,特別是在電動車(EV)領域。過去20年,陸在全球汽車生產占比從1%飆升至39%,驚人增長的成因很多,包含政府大規模投資、自動化技術進步,以及成為全球最大內需市場的助力推動。即便面對強硬的貿易壁壘,陸車企影響力仍將繼續擴大。
外國車企受衝擊
綜合外電18日報導,隨著國內銷售因經濟逆風放緩,中國正逐步轉向國際市場,尤其是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大陸車企品牌如比亞迪(BYD)因價格具競爭力的高端電動車贏得全球認可,現已成為全球電動車出口冠軍。其主要市場包括歐洲和東南亞,前者偏愛小型車型,後者重視價格實惠。
據《彭博社》(Bloomberg)分析數據,2019年至2024年間,日本車企在中國大陸、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下滑。東南亞曾是日本品牌的傳統優勢區域,但如今情勢已逆轉。在泰國和新加坡,日本車企市場占比已從2019年的50%以上跌至僅35%,過去由日產和馬自達佔據的街道,如今越來越多中國大陸品牌車輛出現。
中國大陸在電動車領域穩站領先地位,得益於超過十年的政府支持,包括補貼、稅收優惠、低利貸款,以及對電池技術的巨額投資。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向電動車及電池產業注入超過2300億美元(近新台幣7.5兆)。這些支持使中國大陸車企在全球市場上保有顯著成本優勢,製造成本比全球競爭對手低約30%,主因是掌控電池供應鏈、勞工成本較低以及生產效率更高。
貿易壁壘也難抵擋
然而,中國大陸的優勢也引發全球關注。美國與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理由包括「不公平補貼」和對本地產業的潛在威脅。儘管面對這些貿易壁壘,中國大陸車輛仍因低價與優質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陸長年重點投資與技術優勢,意味著其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仍將持續多年。即便面對國際間越來越猛烈的反擊,陸依靠其生產能力、成本優勢及在電動車技術上的領導地位,仍將繼續擴大影響力。先前通用汽車(GM)宣布關閉多間工廠並承受超過50億美元的損失,以應對其在中國大陸業務的下滑,進一步印證中國大陸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壓倒性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