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忌變成風潮 中國每年2千萬人整容
出版日期: Sunday, April 27, 2025
文本大小:
在中國大陸,整形手術曾是禁忌之舉,過去20年民眾收入增加、社會風氣轉變,受到社群媒體推波助瀾,昔日的禁忌已徹底變成流行風潮,每年約2000萬人花錢整容,80%是女性,均齡25歲。中國人的審美標準正在轉變,卻已有「整過頭」的歪風出現。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的深入調查報導揭開這道「變臉」產業的面貌與問題。
35歲的吳曉辰(Abby Wu)是中國大陸整形風潮的名人之一,與人合夥在北京開美容診所。她頭一次做手術是14歲,當時因荷爾蒙治療導致體重2個月內從42公斤暴肥20公斤,戲劇課老師警告不減肥就沒戲演。母親帶她去抽脂,術程未全身麻醉,她全程看著身體取出多少脂肪、流了多少血。
吳曉辰做過超過100次整容手術,花了400萬人民幣(50萬美元),身體也付出代價。她最近打了瘦臉針,必須輕塗遮瑕膏掩蓋瘀青;縮下巴手術做了3回,骨頭削太多,每月得補打幾針讓臉蛋緊緻不顯胖。想起14歲那年在診所準備手術時母親鼓勵她要勇敢,「出來了,你就變漂亮了」,吳曉辰強調自己至今無悔:「我一天比一天自信快樂,我覺得我媽的決定是對的。」
英國廣播公司調查中國大陸整容手術現況。
中國人重視外表,尤其女性,有些工作招聘資格寫明「外貌美麗」,但審美標準已然轉變,最受推崇的是西方臉型特徵、動漫想像與南韓KPOP流行文化的融合體,包括雙眼皮、輪廓分明的下顎、高鼻子,完美對稱的臉型。
只是,近年的風潮愈來愈不切實際,追求過度女性化甚至天真無邪過了頭,例如耳後注射肉毒桿菌讓臉型更小更精緻,調整下眼瞼讓眼睛如動漫女主角大而無辜。這種美是為了「上相」,但是,若少了濾鏡與環形燈,顯得不太像真實的人,也不像天真的孩子。
諸如「新氧」、「更美」等App以演算法提供臉部缺陷分析提供手術方案,在中國大陸坊間很快竄紅,App還會推薦附近的診所並從中抽成,加上網紅等社群媒體名人推廣分享,迅速掀起熱潮。以整容出名的吳曉辰在社群平台紀錄「變臉」過程,也投身美容產業。儘管她已動了上百次手術,App還是在她臉上掃出「缺陷」,還給出一長串整形建議。
吳曉辰在北京一家超適合擺拍的咖啡館與2個朋友一起喝午茶自拍,3名女子聊起墊下巴、縮短人中、鼻子手術。吳曉辰正考慮再動一次鼻子,現在的鼻子是6年前做的,但有些醫師認為手術有困難。她說,經過這麼多次手術,皮膚彈性變差,醫師能做的很有限,「總不能給他們只夠做一件馬甲的布料,卻要求做出一件婚紗吧」。
吳曉辰說,現在「科技臉」很多,但很少人重視整形者背後經歷了什麼,「在我身上開過每一刀,都會在我體內留下痕跡」,術後她必須做很多人為努力去維持美感與整形結果。儘管如此,她沒打算收手,「我想,我永遠不會停止這場變得更美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