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 :


主页 / 國際新聞
奧本海默曼哈頓計畫 將變超巨大太陽能發電廠
出版日期: Sunday, August 11, 2024
文本大小:

改變人類歷史的「曼哈頓計畫」,用原子彈震驚世界,現在美國政府則打算再次利用核武研究的「遺產」造福人類,打造超巨大太陽能發電廠。

美國能源部計劃在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區(Hanford),建造一座發電量 1 GW 的太陽能電廠,地址就位在曾經的最高機密軍事行動「曼哈頓計畫」的舊址。

1942 年,由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領導的科學家團隊,與國防部合作推動核武研究,也就是「曼哈頓計畫」,當時奧本海默負責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設計了原子彈的理論架構和實驗方法,讓他獲得「原子彈之父」的稱號。不過核武器並非只有一種方式,同時研究過程也存在核外洩、保密問題等風險,因此曼哈頓計畫其實有多處據點,位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區的研究室,地處偏遠又具有哥倫比亞河的水資源,可以做為提煉鈽元素的冷卻使用,獲選為工程基地,代號「W 地點」。(奧本海默負責的洛斯阿拉莫斯代號為 Y 地點)

雖然漢福德區不像奧本海默能被拍成電影,但當時這裡聚集的天才一點也不亞於洛斯阿拉莫斯。費米(Enrico Fermi)、伍茲(Leona Woods)、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還有吳健雄,都在這裡做出貢獻,完成人類第一個鈽反應爐,集結這些當代物理大師的智慧,才有原子彈最關鍵的原料:硝酸鈽。

漢福德區提供了首次核子試爆「三位一體」以及廣島、長崎投放的原子彈中的鈽原料,但是在大戰之後,這個鈽反應爐該怎麼處理卻成了一大難題,直到 1954 年,美國政府與奇異公司(GE)合作,將這裡轉為核電廠,替華盛頓州貢獻了大量廉價的電力。不過當時這裡的核電廠設計,與蘇聯車諾比高度相似,在車諾比核外洩事故後,漢福德核電廠也在安全考量下逐漸停機退役。

▲ 墓穴狀態的漢福德區 H 反應爐。(Source:Department of Energy,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要將這裡改建成太陽能電廠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為這裡一共有 9 座反應爐,為了讓裡面的放射性物質衰退,一共有 8 座反應爐現在都處於「墓穴」(Cocooned)狀態,將週邊連結設施全部拆除,反應爐本體則被圍阻物包裹住,唯一沒有成為墓穴的,就是當年費米親手插入第一根反應棒的 B 反應爐,現在繼續做為歷史文物開放參觀。

考量到這裡曾經做為早期核電廠,當年的安全處理技術可能不夠完善,這個地點要如何重新運用,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直到 2023 年美國政府推出「Cleanup to Clean Energy」計畫,要將過去的核武用地,全部轉換為再生能源用地,才有了經費來源進行改建,畢竟沒人希望沾染到放射性物質,改建成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場,確實是可行方案。

這顯然是一個政治動機高於其他因素的計畫,畢竟美國土地這麼多,硬是要在偏遠的漢福德區核電遺址蓋太陽能電廠,不僅人力、物流成本高昂,光是放射性物質處理以及工程人員安全防護,就超級麻煩。但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如果計畫順利完成,這裡將不再只是怪獸的產地,也將是乾淨能源的誕生處,如果電費能更便宜就太好了。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今日國際熱門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今週熱門新聞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