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全球水循環失衡 全球逾半糧食生產有風險
出版日期: Friday, October 18, 2024
文本大小:
數十年破壞性土地利用和水資源管理不善,以及氣候變遷,科學家警告,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生全球水循環失衡,現在人類淡水來源已經不能再依賴降水,未來25年內,世界一半以上的糧食生產將面臨風險。
水循環是指水在地球周圍移動的複雜系統,水從地面,包括湖泊、河流和植物蒸發,上升到大氣中,形成水蒸氣河流,能夠長距離傳播,然後冷卻、凝結,最終以雨或雪的形式落回地面。
地球一半降雨來自綠水
全球水經濟委員會報告區分「藍水」,指的是湖泊、河流和含水層液態水,以及土壤和植物儲存的水分,稱為「綠水」。綠水供應長期被忽視,但對水循環同樣重要,因為當植物釋放水蒸氣時,綠水會回到大氣,世界上大約一半的陸地降雨,就是來自生態系統中的健康植被,這些植被將水蒸發回大氣中並產生雲,然後順風移動。
中國和俄羅斯是這些「大氣河」系統的主要受益者,而印度和巴西是主要大氣河出口國。如中國經濟依賴烏克蘭、哈薩克和波羅的海地區的永續森林管理,巴西向阿根廷供應淡水也是如此。然而數十年來人類對健康植被造成的破壞,包括破壞濕地和砍伐森林,正在耗盡這些碳匯並加速全球暖化。反過來,氣候變遷引發的熱量使景觀變得乾燥、濕度減少並增加火災風險。
糧食生產面臨缺水壓力
世界糧食供應正面臨威脅,世界上一半的糧食生產都發生在水資源供應量預計將下降的地區,預期到本十年末,淡水需求將超過供應40%,隨著世界水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到2050年,各國的GDP可能平均減少8%,低收入國家的損失預計高達15%。
另外一份來自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警告,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十個國家生產世界上近四分之三的灌溉作物,如糖、小麥和棉花。這些作物中有三分之二面臨「高至極高水平的缺水壓力」。此外報告特別點出玉米、稻米和小麥的生產危機,這三種穀物提供世界80億人消耗的大部分熱量,然而這些作物中,有三分之一生長在供水緊張或降雨模式極不穩定的地區。
水維持有尊嚴的生活
報告也計算出人類對水的需求遠超過預期。平均而言,人們需求,每天至少需要約4,000公升才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遠高於聯合國所說滿足基本健康與衛生需求的50~100公升,並且超過大多數地區能夠從當地來源提供的資源。
研究警告,人類活動「正在改變土地和上方空氣的結構,導致氣候變暖,極端潮濕和乾燥現象加劇,並使風和降雨模式失去平衡」,必須重新檢視水資源管理與停止溫室氣體排放。此外,還呼籲政府應正確評估水的價值,提高定價,阻止浪費,以及避免在缺水地區種植耗水作物和興建資料中心等耗水設施。
科學家強調,世界各國政府必須認識到水循環是共同利益,不只是因為跨越邊界的湖泊和河流,還因為大氣中的水可以傳播很遠的距離,因此一個國家所做的決定可能會擾亂另一個國家的降雨,世界各國應共同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