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是假的!專家:劉備不是大哥!
出版日期: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24
文本大小: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著作《三國演義》雖然改編自正史《三國志》,但其實有許多橋段並非史實,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桃園三結義」,就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故事,劉備、關羽和張飛3人雖然情同兄弟,但並未結拜成兄弟,而且按照史料記載的出生年分,關羽其實比劉備年長1歲,大哥應該是關羽才對。
中國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韓田鹿在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中指出,《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桃園三結義」情節,其實並未發生,在正史中沒有任何相關記載,且就算劉備、關羽和張飛3人結拜為兄弟,大哥也不會是劉備,而是關羽,因為根據《祀田碑記》等資料顯示,關羽出生於西元160年,比劉備還要年長1歲。
而從《三國志》記載來看,劉關張3人就算沒有真的結拜為兄弟,彼此的感情也十分深厚,遠超過君臣,他們認識的時間很早,友情持續一生都沒有改變,關羽和張飛不離不棄地跟著劉備四處征戰,劉備也用行動證明義氣,得知關羽被東吳殺死後,不顧後果也要為了關羽報仇。
但《三國演義》為何要無中生有出「結義」的情節?韓田鹿表示,古代傳統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存在次序差別,也就是以「我」為中心,依照親疏遠近進行關係的排序,透過「結義」將原本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模擬為兄弟,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感情,互相承擔比一般朋友更重的責任。
除此之外,自古以來民間就有結義文化,比如漢高祖劉邦曾與項羽約定為兄弟、漢文帝與匈奴單于結義等,但歷史文獻上大多是政治領袖間的結義,與其說出於情感,更多是與政治掛勾,比較類似結盟;宋代之後,統治者意識到這種結義對朝廷政治生態有很大破壞,於是開始嚴格禁止。
不過這種結義形式卻在民間十分盛行,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越來越多農民離開鄉村到城市,但獨自離鄉背井經常會感到孤單、無助,只有找人互相幫助才能在城市中立足,結義才會流行於民間。